家族辦公室操盤手策略大揭祕 歐美豪門私人帳房瘋台灣的三個理由
2021/02/17 07:00
文|
5年前我離開賣方(sell side),幫一個歐洲的家族辦公室(Family
Office)操盤時,還沒意識到這對台灣的重要性;直到貿易戰爆發,我開始認為台灣企業的上層控股治理一定要走向專業化、規模化,不能再只為單一家族股東服務。」住在台灣20幾年,現為美國商會私募基金委員會成員陳歷世(Chris Cottorone)看到目前處於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公司面臨各種挑戰與應變,亟須引進家族辦公室制度協助轉型,因此積極向經濟部、國發會建言,大力推動家族辦公室在台落地的機會。
看好亞洲崛起 新富受重視
風行於歐美巨富豪門的「家族辦公室」業務,目的在於協助富豪凝聚家族財富,並依其需求打造客製化的財富管理策略與擬定傳承計畫,以利順利交班。在亞洲新富崛起後,香港、新加坡即相當風行,台灣則是直到近來企業世代交替步入高峰,才逐漸受到重視。
萬方家族辦公室執行董事陳文信指出,一般成立家族辦公室的家族財富淨資產約兩億美元,如香港藝人梅艷芳過世前,即成立家族信託管理遺產。
其實台灣的中信、富邦、國巨等大型企業的大股東家族也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,由專人處理隱私度高、龐雜又涉及大量專業的家族事務,除了財務端的私人銀行、投資銀行操作,也有稅務會計師、經貿法務律師打理海內外資產、維繫家族關係,不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,仍以自家控股公司為主,自行操作。
扭轉二劣勢 鎖定中小企業
外界看家族辦公室總覺得神祕,其實投資理念與退休基金概念類似,以保全資產為主,因此是以投資全球上市櫃公司股票、ETF(交易所交易基金)、債券、結構型商品等穩健但流動性高的標的,年化報酬率5%以上即可滿足期待,也有以私募基金投資新創或特定產業,或是如橋水(Bridgewater)創辦人達里奧(Ray Dalio)在新加坡設立的家族辦公室,就是以對沖基金打理家族財富,可見形態日趨蓬勃多元。
陳歷世觀察,過去外資對台灣資本市場卻步,其實也與台灣家族辦公室業務遲未推展息息相關。
首先,台灣產業9成為中小企業,7成為家族企業,金融業更是幾乎長期由特定家族掌握,彼此競爭,也都熟識,甚至有親戚關係。「他們認為買親友的公司很丟臉,所以併購成功機率很低;但如果沒有併購,很難吸引大型基金,對外資的吸引力當然不高。」陳歷世指出,若是透過家族辦公室來處理投資架構,就能透過隱藏「家名」的形式進行專業談判。
其次,台灣中央銀行肩負穩定新台幣波動與繳庫任務,因而對外資投資有諸多限制,包括:外資放在定存、貨幣市場工具及公債的總額,不得超過匯入資金的30%;公司債雖可不計入該範圍,但總額也不能超過3成,「這等於我就算花30元買公司債,也必須先匯入100元,剩下70元要另外找地方放,等於讓我的資金暴露於風險中,自然不會成為外資首選。」陳歷世認為,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資金氾濫,但去年仍有世紀鋼、豐藝、新唐3家新發行的公司債未全數拍出的主因。
提供投資人關係服務的專顧資本(ICA)創辦人楊千毅觀察,台灣有3類中小企業很需要外資,其一為2代接班人接手的企業,因對資本市場態度較創始人開放,故也較歡迎外資投資;其二為有募資需求的產業,如注重研發及技術的生技製藥;第3為股東結構較單一,或股票流動性較低的公司,對外資需求較大。
只是目前台灣資本市場從募資端到投資端,仍有多處斷點,因此對外資而言,即使《國安法》上路,香港市場情緒波動,但仍能賺錢,因此全年資金仍為淨流入;台灣社會穩定,卻很難賺錢。「所以我們要讓台灣變成能賺錢、更能吸引外資的市場。」怎麼做?陳歷世與陳文信提出要強化台灣3大優勢。
強化3大優勢 力攻成長性
首先,是與鄰近市場的比價優勢。陳歷世認為,他偏好投資台灣,就是認為台灣科技實力堅強,評價合理的成長型科技股仍相當具有魅力,高股利反而是其次。「美國不會再和中國合作,而日韓結構和台灣很不一樣,以大型財閥為主,雖然也有投資機會,只是我還沒找到切入點。」陳歷世講得直白。
數字會說話,去年第4季外資回流新興市場,台灣當季資金淨流入規模為全球第4,僅次於中國、印度和日本。楊千毅分析,在其投資人調查中發現,能在疫情後復甦期內快速調整經營模式的產業創新者,對偏好成長型類股的中小型外資特別具吸引力,例如積極實踐低碳轉型的正隆,或攜手發展電動車的裕隆與鴻海。
其次,好的長期外資可協助台灣企業再升級,特別是有耐心、無野心的家族辦公室資金。陳歷世認為,台達電、巨大等都在東南亞歐美擴廠,向銀行借款利息很低,但仍有資金需求,家族辦公室有機會助力。
第3,則是中階新富的服務商機。陳文信觀察,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家族是中階富人,但沒有獲得足夠好的服務,聯合家族辦公室可以提供成本更低、隱私度更高的服務,包括如何安排海內外控股架構、稅務和信託保管銀行。
他建議台灣可參考新加坡去年引進的可變資本公司(VCC)和更優惠的移民方案,成為企業的亞洲營運中心,並吸引更多中高階家族資金投資台灣。
陳歷世坦言,目前台灣資本市場工具不足、胃納量有限,如果要留住錢,只有不動產和股票而已,除了持續開放,更須把層次做深,而不是延續開發中國家思維,用弱台幣削價競爭出口優勢。「台灣要思考的是下一代需要什麼樣的經濟模式」,他深自期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